在8月19日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,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(以下简称住培医师)李湛(化名)顺利捐献造血干细胞,为一名血液病患儿送去“生命的种子”,带给他重生的希望。李湛也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5779例、广西第55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“这是给自己最特别的医师节礼物,也是给生命最好的礼物。”李湛说。
(资料图)
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领导到定点采集医院看望李湛(通讯员 陈维 摄)
今年29岁的李湛在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时,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的捐献知识和捐献意义,于2020年留取血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(也称中华骨髓库)。
据悉,非亲缘人群间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仅为几万到几十万分之一,很多志愿者在加入中华骨髓库后,几年甚至数十年都无法匹配成功。尽管知道只有极小的概率能救人一命,但李湛仍期望着有一天自己能有机会捐献造血干细胞,让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的希望。
住培期间,李湛工作认真负责,踏实勤勉。受住培基地优秀医师同事医者仁心风范的耳濡目染,在李湛心中也逐渐种下了一颗“怀救苦之心,做苍生大医”的种子,每时每刻,他都身体力行诠释作为一名医师的职责和使命。
平时工作中的李湛(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供图)
2022年10月,正在工作中的李湛接到家乡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,得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型结果相合,他在惊讶能够配型成功的同时,更感到身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,随即答应捐献。后来,李湛又顺利通过了高分辨检验和体检。
对于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,除了同事,李湛没有告诉身边的任何人,就连他的父母也不知情,害怕他们担心。事实上,从大学一年级开始,李湛几乎每年都参加无偿献血,每次献400ml。
为了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,李湛主动联系到两名已成功捐献过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,向他们咨询了一些捐献前后的注意事项。也是从得知初配型成功那天起,只要时间允许,李湛都会坚持锻炼,保持清淡饮食和规律的睡眠,以期用最好的身体状态迎接捐献的到来。
按照采集流程,在正式捐献前5天,李湛共注射了9针干细胞动员剂,以促进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并释放到外周血液循环中,达到造血干细胞采集要求。
医师节前夕,李湛顺利完成捐献,这份被称作“生命种子”的造血干细胞被迅速送往一名他素不相识的患者身边,挽救其生命。
“我不知道受捐者是谁,根据规定,我也不能去打听,只知道是一个6岁的孩子。”李湛说,自己是一名住培医师,在肿瘤医院工作期间看见过太多因为癌症而备受折磨的患者,其中也有血癌患者。“治病救人本就是我的职责所在,能以这样的方式救人一命,这既是一种特别的缘分,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”。
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潘灵辉表示,医学应是有灵魂、有温度的,医者以德术伴真善美,对医师的培养,临床胜任能力与人文素养同样重要。
来源 | 南宁晚报·南宁宝客户端 记者 叶祯 实习生 董雨姗 通讯员 陈维
编辑 | 高纬
校对 | 韦一璞
审核 | 韦玮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