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东北寒地单季稻区
包括黑龙江省全部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部分县(区、旗、场)。
(相关资料图)
1.施肥原则
(1)根据测土结果,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,优化钾肥用量。减少基蘖肥施氮量,拔节期穗肥施氮比例增加到30%左右。
(2)建议秸秆还田与化肥科学配施,连续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穗肥氮量10%,钾肥减少30%—50%。
(3)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。建议施用含锌返青肥,促分蘖早发,提高水稻低温抗性。
(4)偏酸性地块应施用钙镁磷肥,偏碱性地块基肥选用普钙,追肥宜采用硫酸铵,少用或不用尿素。
(5)有条件的地区推荐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,实现施肥插秧一体化。也可以插秧一次侧深施含缓控释肥料的掺混肥,减少施肥次数并保证施肥效果。没有插秧同步施肥机的农户,基肥施用后旱旋耕,实现全层施肥;追肥前田面落干约3天,实现以水带肥。
(6)根据水稻长势调整追肥施用,实现精准施肥。
2.施肥建议
(1)机插秧一次侧深施肥推荐含控释养分的26-11-16(N-P2O5-K2O)配方肥;基蘖同时侧深施推荐20-14-12(N-P2O5-K2O)配方;非侧深施肥推荐14-16-15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。
(2)按产量水平科学施肥
①产量水平600公斤/亩以下,机插秧一次侧深施肥地块施用配方肥23—28公斤/亩;基蘖同施地块施用配方肥20—25公斤/亩;非侧深施肥田块施用配方肥18—23公斤/亩,施肥后旋耕土壤实现全层施肥,分蘖肥硫酸铵3—5公斤/亩,配施尿素2—3公斤/亩。
②产量水平600公斤/亩以上,机插秧一次侧深施肥地块施用配方肥25—30公斤/亩;基蘖同施地块施用配方肥24—28公斤/亩;非侧深施肥田块施用配方肥23—29公斤/亩,施肥后旋耕土壤实现全层施肥,分蘖肥施用含锌硫酸铵3—5公斤/亩,配施尿素2—4公斤/亩。
(3)诊断施用蘖肥和穗肥
①蘖肥:如遇长时间15℃以下低温,水稻生长受抑制,分蘖不足,蘖肥可在6月15日左右补施含锌的硫酸铵5—7公斤/亩或者施用含锌的水稻返青肥,总氮量不超过1.3公斤/亩,过多容易造成水稻基本节间长,从而增加倒伏风险。
②穗肥:机插秧一次侧深施肥田块,在水稻剑叶露尖时(水稻幼穗长度3—5cm),如果田间出现点块发黄,并且叶片直立,叶片窄小的情况。可以补施尿素2公斤/亩和氯化钾2—3公斤/亩。非一次施肥地块,当水稻主茎幼穗长度0.5—1.0cm时。产量水平600公斤/亩以下:叶片黄绿色,叶片直立上举,穗肥施用尿素3—4公斤/亩和氯化钾3—4公斤/亩;叶片绿色,但是挺立、不批垂,可施用尿素2—3公斤/亩和氯化钾3—4公斤/亩;叶片批垂,则晒田7—10天后,施用尿素2—3公斤/亩和氯化钾3—4公斤/亩。产量600公斤/亩以上:叶片直立上举,穗肥施用尿素4—5公斤/亩和氯化钾3—4公斤/亩;叶片绿色,但是挺立、不批垂,可施用尿素2—3公斤/亩和氯化钾3—4公斤/亩;叶片批垂,则晒田7—10天后,施用尿素2—3公斤/亩和氯化钾3—4公斤/亩。
二、东北吉辽蒙单季稻区
包括吉林、辽宁两省全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、通辽和兴安盟三市(盟)的部分县(区、旗、场)。
1.施肥原则
(1)根据测土结果和品种需肥特性确定地块合理肥料用量。
(2)控制氮肥总量、合理分配氮肥施用时期,适当增加穗肥比例。
(3)合理施用磷肥和钾肥,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。
(4)提倡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,以及有机肥施用。在提高有机肥施用数量的基础上、适当减少后期氮肥用量。秸秆还田后可以减少钾肥用量。
(5)有条件地区推荐采用机插秧侧深机施底肥和蘖肥,实现施肥插秧一体化。穗肥诊断施用。
2.施肥建议
(1)机插秧一次侧深施肥推荐22-14-12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。非侧深施肥推荐15-16-14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。
(2)按照产量水平施肥
①产量水平500公斤/亩以下,机插秧一次侧深施肥条件下,施用配方肥28—32公斤/亩;非侧深施肥条件下,施用配方肥19—24公斤/亩,分蘖肥追施尿素6—8公斤/亩。
②产量水平500—600公斤/亩,补充硅肥10—15公斤/亩。机插秧一次侧深施肥条件下,施用配方肥30—35公斤/亩。非侧深施肥条件下,施配方肥24—28公斤/亩、硫酸锌1—2公斤/亩,分蘖肥追施尿素8—9公斤/亩。
③产量水平600公斤/亩以上,补充硅肥15—20公斤/亩。机插秧一次侧深施肥条件下,施用配方肥35—40公斤/亩。非侧深施肥条件下,施配方肥28—33公斤/亩、硫酸锌1—2公斤/亩,分蘖肥追施尿素9—11公斤/亩。
(3)诊断施用穗肥
当水稻主茎幼穗长度0.5—1.0cm时。
①产量水平600公斤/亩以下:水稻叶片黄绿色,叶片直立上举,穗肥施用尿素3—4公斤/亩和氯化钾2—3公斤/亩;叶片绿色,但是挺立、不批垂,施用尿素2—3公斤/亩和氯化钾2—3公斤/亩;叶片批垂,则晒田7—10天后,施用尿素2—3公斤/亩和氯化钾2—3公斤/亩。
②产量600公斤/亩以上:叶片直立上举,穗肥施用尿素4—5公斤/亩和氯化钾2—3公斤/亩;叶片绿色,但是挺立、不批垂,施用尿素2—3公斤/亩和氯化钾2—3公斤/亩;叶片批垂,晒田7—10天后,施用尿素2—3公斤/亩和氯化钾2—3公斤/亩。
三、长江上游单季稻区
包括四川省东部,重庆市全部,陕西省南部,贵州省北部的部分县,湖北省西部。
1.施肥原则
(1)增施有机肥,提倡有机无机相结合。
(2)根据土壤肥力情况,适当调整基肥与追肥比例。
(3)基肥深施,追肥“以水带氮”。
(4)在油稻轮作田,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。
(5)选择中低浓度磷肥,如钙镁磷肥和普钙等;钾肥选择氯化钾。
(6)土壤pH 5.5以下的田块,适当施用含硅的碱性肥料或基施生石灰。
(7)有条件的地区推荐采用机插秧侧深施底肥和蘖肥,实现施肥插秧一体化。
2.施肥建议
(1)产量水平450公斤/亩以下,氮肥(N)用量6—8公斤/亩;产量水平450—550公斤/亩,氮肥(N)用量8—10公斤/亩;产量水平550—650公斤/亩,氮肥(N)用量10—12公斤/亩;产量水平650公斤/亩以上,氮肥(N)用量12—14公斤/亩。磷肥(P2O5)4—6公斤/亩,钾肥(K2O)5—8公斤/亩(秸秆还田的中上等肥力田块钾肥用量4—7公斤/亩)。
(2)氮肥基肥占50%—60%,蘖肥占20%—30%,穗肥占20%—30%;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;钾肥基肥占50%—60%,穗肥占40%—50%。
(3)机插秧侧深施肥的氮肥投入量可比常规施肥减少10%—30%,减肥数量根据当地土壤肥力、施肥水平等实际情况确定。其中,一次性施肥要选用含有一定比例缓控释养分的专用肥料。“一基一追”要做好基肥与追肥运筹。
(4)在缺锌和缺硼地区,适量施用锌肥和硼肥;在土壤酸性较强田块每亩基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30—50公斤。
四、长江中游单双季稻区
包括湖北省中东部,湖南省东北部,江西省北部,安徽省全部。
1.施肥原则
(1)适当降低氮肥、磷肥用量,增加氮肥穗肥比例。
(2)基肥深施,追肥“以水带氮”。
(3)磷肥优先选择钙镁磷肥,钾肥选择氯化钾。
(4)增施有机肥料,提倡秸秆还田。
(5)配合施用锌肥与硅肥。
(6)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侧深施肥技术,实现插秧施肥一体化,推荐应用缓释配方肥一次性施肥技术。
2.施肥建议
2.1双季早稻施肥建议
(1)产量水平350公斤/亩以下,氮肥(N)用量6—7公斤/亩;产量水平350—450公斤/亩,氮肥(N)用量7—9公斤/亩;产量水平450—550公斤/亩,氮肥(N)用量9—11公斤/亩;产量水平550公斤/亩以上,氮肥(N)用量11—14公斤/亩。磷肥(P2O5)4—7公斤/亩,钾肥(K2O)4—8公斤/亩。
(2)氮肥基肥占50%—60%,蘖肥占20%—25%,穗肥占20%—25%;磷肥全部作基肥;钾肥基肥占50%—60%,穗肥占40%—50%;在缺锌地区,适量施用锌肥(硫酸锌)1公斤/亩;适当基施含硅肥料;有机肥全部基施。
(3)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的田块,氮肥用量可减少10%—20%,施用缓释配方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%。
(4)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,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;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,钾肥用量可减少30%左右。
2.2双季晚稻施肥建议
(1)产量水平400公斤/亩以下,氮肥(N)用量8—10公斤/亩;产量水平400—500公斤/亩:氮肥(N)10—12公斤/亩,产量水平500-600公斤/亩:氮肥(N)11—13公斤/亩,产量水平600公斤/亩以上:氮肥(N)12—14公斤/亩,磷肥(P2O5)3—5公斤/亩,钾肥(K2O)6—8公斤/亩,硫酸锌1—2公斤/亩。
(2)氮肥总量的50%—60%作基肥,20%—30%作分蘖肥,10%—20%作穗肥;磷肥全部作基肥;钾肥的60%—70%作为基肥,30%—40%作为穗肥。
(3)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的田块,氮肥用量可减少10%—20%,施用缓释配方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%。
2.3一季籼稻施肥建议
(1)产量水平500公斤/亩以下,氮肥(N)用量7—9公斤/亩;磷肥(P2O5)4—7公斤/亩,钾肥(K2O)4—8公斤/亩。产量水平500—600公斤/亩,氮肥(N)用量9—11公斤/亩;产量水平600—700公斤/亩,氮肥(N)用量11—13公斤/亩;产量水平700公斤/亩以上,氮肥(N)用量12—14公斤/亩。磷肥(P2O5)4—6公斤/亩,钾肥(K2O)5—7公斤/亩。
(2)氮肥基肥占40%—50%,蘖肥占20%—30%,穗肥占20%—30%;磷肥全部作基肥;钾肥基肥占50%—60%,穗肥占40%—50%;在缺锌地区,适量施用锌肥(硫酸锌)1公斤/亩;适当基施含硅肥料;有机肥全部基施。
(3)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,氮肥用量可减少20%左右;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的田块,氮肥用量可减少10%—20%,施用缓释配方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%。
五、长江下游单季稻区
包括江苏省全部,浙江省北部。
1.施肥原则
(1)增施有机肥,有机无机相结合。
(2)控制氮肥总量,调整基肥追肥比例,适当减少基肥氮肥用量。
(3)基肥深施,追肥“以水带氮”。
(4)油(麦)稻轮作田,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。钾肥选择氯化钾。
(5)有条件地区推荐采用机插秧侧深施底肥和蘖肥,实现施肥插秧一体化。
2.施肥建议
(1)产量水平500公斤/亩以下,氮肥(N)用量8—10公斤/亩,磷肥(P2O5)2—3公斤/亩;钾肥(K2O)4—6公斤/亩;产量水平500—600公斤/亩,氮肥(N)用量10—12公斤/亩,磷肥(P2O5)3—4公斤/亩;钾肥(K2O)7—9公斤/亩;产量水平600公斤/亩以上,氮肥(N)用量12—18公斤/亩,磷肥(P2O5)5—6公斤/亩;钾肥(K2O)10—12公斤/亩。根据水稻品种和土壤肥力条件可以适当提高氮肥和钾肥用量。
(2)氮肥基肥占40%—50%,蘖肥占20%—30%,穗肥占20%—30%;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;钾肥基肥占50%—60%,穗肥占40%—50%。缺锌土壤每亩施用硫酸锌1—2公斤;适当基施含硅肥料。
(3)推荐20-10-15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作基肥。
(4)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的田块,氮肥用量可减少10%—20%,施用缓释配方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%。
(5)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,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。
(6)高产水稻齐穗和灌浆期可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、氨基酸钙镁肥等以促进灌浆、结实。
六、江南丘陵山地单双季稻区
包括湖南省中南部,江西省东南部,浙江省南部,福建省中北部,广东省北部。
1.施肥原则
(1)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目标产量,控制氮肥总量,氮磷钾平衡施用,有机无机相结合。
(2)基肥深施,追肥“以水带氮”。
(3)磷肥优先选择钙镁磷肥或普钙。
(4)酸性土壤适当施用土壤改良剂或基施生石灰。
(5)镁、锌缺乏地区注意合理施用镁肥和锌肥。
(6)有条件的地区推荐采用机插秧侧深施底肥和蘖肥,实现施肥插秧一体化。
(7)优先选用水稻配方肥和缓控释配方肥。
2.施肥建议
(1)产量水平500公斤/亩左右,氮肥(N)10—13公斤/亩,磷肥(P2O5)3—5公斤/亩;钾肥(K2O)8—11公斤/亩。
(2)氮肥分次施用,基肥占35%—50%,分蘖肥占25%—35%,穗肥占20%—30%,分蘖肥适当推迟施用;磷肥全部基施;钾肥50%作为基肥,50%作为穗肥。
(3)推荐20-8-17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作基肥。
(4)推荐秸秆还田或增施有机肥。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,钾肥用量可减少30%左右;施用有机肥的田块,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。
(5)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的田块,氮肥用量可减少10%—20%,施用缓释配方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%。
(6)土壤酸性较强的田块,整地时每亩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40—50公斤。
(7)在缺镁或锌地区,每亩施用镁肥2—3公斤(以MgO计)或硫酸锌1—2公斤。
七、华南平原丘陵双季早稻
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,广东省南部,海南省,福建省东南部。
1.施肥原则
(1)控制氮肥总量,调整基、追比例,减少前期氮肥用量,实行氮肥后移。
(2)基肥深施,追肥“以水带氮”。
(3)磷肥优先选择钙镁磷肥或普钙。
(4)土壤pH5.5以下的田块,适当施用含硅的碱性肥料或基施生石灰。
(5)缺镁、锌田块、潜育化稻田和低温寡照地区补充镁肥、锌肥和硅肥。
(6)有机无机配施,提倡秸秆还田。
(7)有条件的地区推荐采用机插秧侧深施底肥和蘖肥,实现插秧施肥一体化。
(8)优先选用水稻配方肥和缓控释肥。
2.施肥建议
(1)推荐18-12-16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。
(2)产量水平350公斤/亩以下,配方肥20—25公斤/亩,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4—6公斤/亩、3—5公斤/亩。
(3)产量水平350—450公斤/亩,配方肥25—30公斤/亩,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5—7公斤/亩、3—5公斤/亩。
(4)产量水平450—550公斤/亩,配方肥30—35公斤/亩,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7—10公斤/亩、4—7公斤/亩。
(5)产量水平550公斤/亩以上,配方肥35—40公斤/亩,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8—11公斤/亩、5—8公斤/亩。
(6)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的田块,氮肥用量可减少10%—20%,施用缓释配方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%。
(7)土壤酸性较强田块,整地时每亩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40—50公斤。
(8)在缺镁或锌地区,每亩施用镁肥2—3公斤(以MgO计)或硫酸锌1—2公斤。
八、西南高原山地单季稻区
包括云南省全部,四川省西南部,贵州省大部,湖南省西部,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。
1.施肥原则
(1)增施有机肥,实施秸秆还田,有机无机相结合。
(2)调整基、追肥比例,减少前期氮肥用量。
(3)缺磷土壤,应适当增施磷肥,优先选择钙镁磷肥。
(4)供钾能力低的稻田,注意水稻生长后期补钾。
(5)土壤pH5.5以下的田块,适当施用含硅钙的碱性土壤改良剂或基施生石灰。
(6)肥料施用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。
2.施肥建议
(1)推荐17-13-15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。
(2)产量水平400公斤/亩以下,配方肥20—26公斤/亩,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4—6公斤/亩、3—4公斤/亩。
(3)产量水平400—500公斤/亩,配方肥26—33公斤/亩,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6—7公斤/亩、4—5公斤/亩。
(4)产量水平500—600公斤/亩,配方肥33—39公斤/亩,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7—8公斤/亩、5—6公斤/亩,穗粒肥追施氯化钾1—2公斤/亩。
(5)产量水平600公斤/亩以上,配方肥39—46公斤/亩,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8—10公斤/亩、6—7公斤/亩,穗粒肥追施氯化钾2—4公斤/亩。
(6)在缺锌地区,每亩施用1—2公斤硫酸锌;在土壤pH较低的田块每亩基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30—50公斤。
来源: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、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
编辑:霍然
监审:郭平稳、蔡薇萍
标签: